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1 唐詩三首 模擬試題 《山居秋暝》 1《山居秋暝》屬五言律詩,這種體裁要求哪些詩句對仗?(2分) 第一、二句。 第三、四句。 第五、六句。 第七、八句。 A 、 B 、 C 、 A B C D D 、 ○ ○ ● ○ 文學 整合 2《山居秋暝》中哪些事物呼應第二句的「晚」字?試加以說明。(3分) 詩中「明月」、「歸浣女」及「下漁舟」都呼應「晚」字。(1分)當時正值晚上,皓 月當空;而婦女洗衣歸來,漁舟亦順流而下,正是村中傍晚時分的人事活動,與「晚」 字呼應。(2分) 內容 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3 蘇軾曾稱譽王維的作品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」,試以《山居秋暝》「明月松間照,清 泉石上流」兩句為例,從光暗、構圖、動靜三方面說明王維作品「詩中有畫」的特徵。 (6 分) (1) 光暗:幽幽的月光照在松林之中,光線穿過樹蔭,隱約照出了在石上流動的清泉, 天上的月光皎然,樹下的光線較暗,顯得明暗有致。(2分) (2) 構圖:天上有皓月,其下有高聳的松林,低處還有在石上流動的清泉,由上而下, 構成一幅山中月夜圖。(2分) (3) 動靜:「清泉石上流」描寫水的流動,以細微的動態反襯環境的空靈和平靜,描繪 出清幽的山間景致。(2 分) 作法 整合 4 試根據《山居秋暝》中「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」兩句回答以下問題。 (1) 這是倒裝句,試說明這裏運用倒裝句所產生的效果。(2 分) 這兩句是「竹喧浣女歸」和「蓮動漁舟下」的倒裝,這裏運用倒裝句能突顯「歸」 和「下」的動作。(2分) 修辭 評價 (2) 這兩句與詩歌主題有甚麼關係?試加以說明。(4 分) 這首詩的主題是抒發王維對世俗官場的厭惡,並表達他歸隱的決心。(2分)這兩句 描寫山村傍晚時婦女洗衣回來,漁舟順流而下,表現出山中人生活勤勞純樸。通過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描繪這些簡單的鄉間生活,反映作者對寧靜純樸生活的嚮往,以及歸隱的決心。(2 分) 主旨 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6) 5 在《山居秋暝》中,王維如何反用典故表達自己的情思?試從詩中摘錄有關詩句,並略 加說明。(2 分,3 分) (1) 句子:隨意春芳歇,王孫自可留。(2分) (2) 說明:王維反用《楚辭•招隱士》的典故,把原本希望王孫歸來,不要在山中久留的 意思,(1分)反過來表示自己喜歡山間的美景和山居的生活,任憑春天的芳草凋謝 也不想離去,(1分)暗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。(1分) 作法 複述、引申 《月下獨酌》 (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17) 6《月下獨酌》感情跌宕起伏,時而意氣昂揚,時而悵惘低沉。試完成下表,分析作者的 感情。 (21 分) 感情起伏 詩句 分析 A 昂揚 B 低沉 花間一壺酒, ○ ● 作者在花間 獨飲(1分),倍感 孤寂(1分)。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3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獨酌無相親。 (1 分) 舉杯邀明月, ● ○ 他想像與 明月(1分)和 自己的影子(1分) 對影成三人。 (1 分) 為伴,舉杯暢飲,氣氛變得 熱鬧(1分)。 月既不解飲, ○ ● 他隨即發覺月和影根本 不解人意(1分),因而 影徒隨我身。 (1 分) 感到 落寞(1分)。 暫伴月將影, ● ○ 為求 及時行樂(1分),作者姑且與月和影為伴, 行樂須及春。 (1 分) 聊勝於無。 我歌月徘徊, ● ○ 作者放懷高歌起舞,想像明月傾聽他的歌聲,身 我舞影零亂。 (1 分) 影亦隨他起舞。(2分) 醒時同交歡, ○ ● 他清醒時可以與月、影同歡,但他醉倒後不省人 醉後各分散。 (1 分) 事,與月和影分散,因而感到失落。(2分) 永結無情遊, ● ○ ○,11 作者與無思想感情的月、影結伴,並期望相約 相期邈雲漢。 (1 分) 在天上仙境會面。(2分) 內容 整合 (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) 7 試根據《月下獨酌》中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兩句,回答以下問題。 (1) 詩句中的「三人」是指誰?(3分) 李白自己、(1分)月(1分)和自己的影子。(1分) (參考2014年閱讀題4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(2) 李白運用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境?試加以說明。(1分,2分) 寫作手法:襯托 / 反襯。(1分) 說明:李白想像自己、月和影子「三人」既歌且舞,渲染熱鬧的氛圍,(1分) 以反襯自己的孤獨,以熱鬧寫孤獨,更見其孤獨。(1分) (參考2014年「試題舉隅」題6) (3) 詩中還有其他句子運用了上述的手法來抒發感情嗎?試摘錄有關句子,並加以說 明。(2分,3分) 句子: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(2分) 說明:詩中藉月下繁花美景反襯孤獨心情。(1分)李白身處「花間」,當晚「明 月」當空,正值良辰美景,(1分)但他卻孤獨一人,獨酌無味。作者藉此反襯 哀思,運用樂景寫哀的手法,更見其哀。(1分) 內容 作法 複述、整合 (參考2014年「試題舉隅」題7) 8 以下哪一項不是李白在《月下獨酌》中藉「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」兩句表達的感受? (2分) A 及時行樂,不要糟蹋良辰美景。 B 苦無良伴,「三人」同歡也聊勝於無。 C 不願酒醒,希望留住美好光陰。 A B C D D 自得其樂,暫時排遣愁緒。 ○ ○ ● ○ 答案分析: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5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A 李白身處花好月明的晚上,認為即使沒有良伴也要及時行樂; B 李白明白月、影其實不解人意,只能暫時作伴,表達了「聊勝於無」的無奈; D 李白上邀明月,下對影子,當下是自得其樂的。 內容 整合 (參考2014年「試題舉隅」題8) 9 在《月下獨酌》「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」兩句中,寄寓了作者甚麼思想與情懷?試 就個人對這首詩的體會,加以說明。(4 分) 月和影子雖沒有感情,但作者卻希望與月、影永遠為伴,以自我開解,這可見他曠達超 脫的思想,(2分)以及鄙棄世俗,追求高潔的情懷。(2分) 內容 引申 10《月下獨酌》如何展現李白豐富的想像力?試引有關的詩句,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。(6 分) (1)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,(1分)他想到邀月、影作伴,把「無情」的月和 影想像為朋友一般,令本來冷清的氣氛變得熱鬧。(2分) (2)「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」,(1分)他想像月因「我歌」而徘徊不去,靜靜傾 聽;影子因「我舞」而與他共舞,搖曳散亂。(2分) (3)「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」,(1分)他發揮想像,盼望與月和影相約在天上的 仙境中會面。(2分) 以上三例,可任舉兩例。 作法 複述、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6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11 試就個人對《月下獨酌》的體會,說明作者在詩中流露的感情和思想。(3 分) 作者在詩中記述月下行樂,邀月和影共飲,既歌且舞,(1分)抒發孤獨鬱悶的心情, (1分)展現曠達超脫的思想和人生態度。(1分) 主旨 整合、引申 《登樓》 12 試根據《登樓》的體裁,回答以下問題。 (1) 《登樓》的體裁是:七言律詩。(1分) (2) 這種體裁在以下哪些項目有嚴格要求?(2分) 每句字數。 句數。 押韻。 用典。 A 、、 B 、、 C 、、 A B C D D 、、 ● ○ ○ ○ 文學 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7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13 杜甫在《登樓》首兩聯中寫看到的景色和他的心情怎樣?試說明他把二者結合來寫的 作用。(2分,2分,2分) (1) 景色:看到高樓近處的繁花盛放,(1分)眺望看到錦江一帶的春色和玉壘山的浮 雲。(1分) (2) 心情:為國家多難、內憂外患而感到傷痛。(2分) (3) 作用:以滿眼春色反襯自己悽愴的心境,以樂景襯哀,更見其哀。(2分) 內容 作法 整合 14《登樓》中「錦江春色來天地,玉壘浮雲變古今」兩句歷來為人傳誦,試從句式、氣勢 和象徵三方面加以賞析。(9分) 這兩句對仗工整,(1分)「錦江」對「玉壘」;「春色」對「浮雲」;「來」 句式 對「變」;「天地」對「古今」,不但詞性相對,地名「錦江」、「玉壘」也 能相對。(2分) 這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的景物,氣勢壯闊。(1分)前句寫春來大地,縱橫 氣勢 眼前偌大的空間;後句寫浮雲多變,馳騁古今悠長的時間,縱橫時空,氣象壯 闊。(2分) 杜甫以古今以來不斷變幻的浮雲,象徵世事變遷不定、政權興亡更替無常, 象徵 (2分)藉此寄託了他對國家前途憂心忡忡。(1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8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作法 整合 15 試據《登樓》中「北極朝廷終不改,西山寇盜莫相侵」兩句,回答以下問題。 (1) 詩中的「北極朝廷」指甚麼?試簡略說明。(2分) 指唐朝政權,(1分)如北極星一般穩固,絕不動搖,也就是詩句中「終不改」的 意思。(1分) (2) 「西山寇盜莫相侵」一句呼應了詩中哪一句?試簡略說明。(2分) 呼應了「萬方多難此登臨」一句,(1分)吐蕃(西山寇盜)的侵擾正是國家多難 的具體寫照。(1分) (3) 這兩句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?(3分) 面對外族入侵的威脅,詩人這兩句詩表示堅信國家能安然度過,(1分)並嚴詞警 戒敵人別再來犯,(1分)流露出他的愛國情懷。(1分) 內容 整合 (參考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7) 16 杜甫在《登樓》「可憐後主還祠廟」一句中抒發了對唐室統治者怎樣的感情?(2分) A 深惡痛絕,指唐代宗下場將如後主 劉禪。 B 失望憂心,諷刺唐代宗昏庸如後主 劉禪。 C 悲憤交織,希望唐代宗能以後主 劉禪為鑒戒。 A B C D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9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D 同情哀憐,感慨唐室的內憂外患有如蜀漢末年。 ○ ● ○ ○ 答案分析: 「後主」是指三國時蜀國後主劉禪,他昏庸無道,信任小人(宦官黃皓),終於亡國收場。杜甫藉後主諷 刺唐代宗同樣昏庸(重用宦官程元振、魚朝恩等),以致終年內憂外患,對此感到失望憂心。 內容 引申 (參考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4) 17 杜甫在《登樓》「日暮聊為《梁甫吟》」句中寄託了自己的心意,試加以說明。(4 分) 三國時諸葛亮隱居隆中期間,經常吟誦《梁甫吟》。杜甫一方面以這典故表達對國事 的憂慮:唐朝廷只有如蜀國後主一樣的昏君,卻沒有如諸葛亮一般的賢相;(2分)另 一方面自傷際遇:諸葛亮獲劉備賞識,自己屆垂暮之年卻空懷濟世之心,苦無報國之 路的遺憾。(2分) 主旨 引申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0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2 宋詞三首 模擬試題 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 1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上片末以「江山如畫」總述赤壁景色,試分析詞中寫景部分如何符 合「充滿動感」、「比喻傳神」這兩項特點。(5分) (1) 充滿動感:詞的開首以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、千古風流人物」形容長江江水滾滾東 流的氣勢;(1分)至於赤壁,作者以「穿空」來描繪不會動的「亂石」,賦予靜態 的景物動感;(1分)而寫洶湧的波濤拍打岸邊,浪花四濺,用「拍」字和「捲」字, 都傳神地道出了景物的動感和氣勢。(1分) (2) 比喻傳神:作者以「千堆雪」來借喻浪濤拍打崖岸而產生的浪花泡沫,既切合浪花 的顏色,又能表現出浪花四濺的震撼場面。(2分) 作法 整合 2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樣的形象?試據相關詞句加以說明,完成下表。 (5分) 詞句 形象 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 寫周瑜適值壯年,娶得美人小喬,姿態雄偉,神采飛揚, 了,雄姿英發。 表現出他年青得意、氣宇軒昂的超凡形象。(2分) 羽扇綸巾,談笑間、檣 寫周瑜在戰場手搖羽扇、頭戴綸巾,在談笑之間,就將敵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櫓灰飛煙滅。(1分) 人戰船付諸一炬,大獲全勝,表現他風度翩翩、從容瀟灑、 指揮若定的儒雅形象。(2分) 內容 複述、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6) 3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上片如何呼應作者在下片中「人間如夢」的感慨?試摘錄有關詞句, 並加以說明。(5分) (1) 句子:大江東去,浪淘盡、千古風流人物;(1分)江山如畫,一時多少豪傑!(1 分) (2) 說明:上片寫千古以來的「風流人物」,雖曾叱吒風雲,最終都淹沒在時間洪流中, 隨着歷史過去;(1分)而「多少豪傑」,也只是叱吒「一時」,即使建立了豐功偉 業,都不能長存,(1分)這正呼應了作者在下片「人間如夢」的感慨:人間一切都 是短暫而虛幻。(1分) 內容 複述、整合 4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作者慨歎「人間如夢」後,以「一尊還酹江月」作結。這兩句並列, 有甚麼用意?作者藉這二句寄託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態度?試加以說明。(5分) (1) 用意:作者有感「人間如夢」,只有眼前的明月可以永恆長存,把這兩句並列,是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以短暫虛幻的人生對比永恆不變的月亮。(2分) (2) 寄託:作者藉此寄託了自己豁達的人生態度。(1分)既然「人間如夢」,即使功 業顯赫如周瑜的「千古風流人物」和「豪傑」,最後也煙消雲散,不能如月亮長存, 故此作者雖然仕途失意,屢遭貶謫,也就不足介懷了。(2分) 作法 主旨 整合、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5) 5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中「談笑間、檣櫓灰飛煙滅」一句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?(2分) 借喻 誇飾 借代 對比 A 、 B 、 C 、 A B C D D 、 ○ ○ ● ○ 修辭 整合 《聲聲慢•秋情》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7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3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6《聲聲慢•秋情》開首以「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悽悽慘慘戚戚」抒發愁情,以下哪一項 不符合這些詞句在抒情方面的分析?(2分) A 逐步交代感情變化。 B 運用疊字,加強語氣感情。 C 運用直接抒情。 A B C D D 運用借景抒情。 ○ ○ ○ ● 作法 整合 7《聲聲慢•秋情》一詞真情流露,試指出作者在以下各句中表達的情思。(8分) 詞句 作者的情思 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晚來 作者圖借酒取暖,卻難以抵禦凜冽的秋風,正如作者圖借 風急! 酒消愁,卻難以排遣滿腔愁緒。(2分) 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 黃花凋謝枯萎,正如作者面容憔悴,流露對自己年華老去 今有誰堪摘? 的感歎。 / 黃花殞落遍地,正如作者飄零異鄉,孤苦無依, 作者藉此抒發自憐身世之感。(2分) 守着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! 作者獨個兒呆坐窗邊,苦悶無聊,度日如年,可見她感到 極度孤苦。(2分) 這次第,怎一箇愁字了得! 作者百感交集,愁思揮之不去,眼前景物都勾起她心中悲 苦,已不能訴之於筆墨和言語。(2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內容 整合、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7) 8 以下引錄《聲聲慢•秋情》的詞句中,哪句不屬於直接抒情?(2分) A 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悽悽慘慘戚戚。 B 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晚來風急! C 守着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! A B C D D 這次第,怎一箇愁字了得! ○ ● ○ ○ 作法 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8) 9《聲聲慢•秋情》中運用了借景抒情,以下為有關詞句。 甲 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。(上片) 乙 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?(下片) 以上兩句借景抒情,你認為當中情與景的關係是怎樣的?試加以說明。(6分) (1) 情景關係:甲句運用觸景生情(1分)的手法,乙句運用緣情寫景(1分) 的手法。 (2) 說明:甲句:作者本居北方,因中原淪陷,避走南方,當看見從北方南下的大雁飛 過,便勾起她對故國家鄉的想念,傷心不已,屬於觸景生情;(2分)乙句:寫庭院 中菊花枯萎凋謝,作者惋惜菊花憔悴,其實出於自己年華老去,飄零異鄉,孤苦無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5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依的感情,屬於緣情寫景。(2分) 內容 作法 整合 10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粗體字所要強調的意思。(4分) (1) 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晚來風急! 「敵」字強調了晚風的凜冽程度,難以抵受。(2分) (2) 守着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! 「守」字強調了作者獨自呆在窗邊時間之長、心境之孤寂無聊。(2分) 內容 整合 《青玉案•元夕》 11 試指出《青玉案•元夕》開首「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、星如雨」描寫的對象和突顯 的特點,並扼要說明詞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。(4分) (1) 描寫對象:元宵節晚上璀璨的花燈(和煙火)。(1分) (2) 突顯特點:花燈(和煙火)鋪天蓋地,閃閃生輝。(1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6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(3) 修辭手法:作者一連以「花」、「星」、「雨」三個比喻來刻畫既漂亮又密集的燈 火(和煙火)。(1分)寫出花燈(和煙火)的色彩鮮豔、閃亮發光和密密麻麻地 分佈。(1分) 內容 修辭 整合 12《青玉案•元夕》上片描寫元宵佳節怎樣的熱鬧氣氛?試從景物、人事兩方面說明。(6 分) (1) 景物:元宵的晚上,滿城張掛花燈(和滿天煙火),火樹銀花,璀璨奪目。(2分) (2) 人事:遊人絡繹不絕,車水馬龍,香氣彌漫,(2分)周圍傳來悠揚的音樂,整夜 舞動魚燈、龍燈(百戲表演),熱鬧非常。(2分) 內容 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6) 13 試摘錄《青玉案•元夕》下片敍寫尋覓「那人」經過的句子,並說明作者的心情變化及 對「那人」的感情。(8 分) (1) 句子:眾裏尋他千百度;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、燈火闌珊處。(2分) (2) 說明:作者在眾人之中尋覓「那人」,百次千回也遍尋不獲,失望的心情躍然紙上; (2分)後來,他不經意回首,竟發現原來「那人」就在燈火疏落之處,他的喜悅 也就不言而喻了。(2分)從遍尋不獲的失望到後來忽然發現「那人」的喜悅,可 知他對「那人」的愛慕。(2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7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內容 複述、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7) 14 以下哪一項不是《青玉案•元夕》下片塑造「那人」的形象?(2分) A 超凡脫俗 B 不黯世事 C 不慕繁華 A B C D D 自甘寂寞 ○ ● ○ ○ 內容 整合 15《青玉案•元夕》作者運用甚麼手法來突顯「那人」的形象?試加以說明。(5分) (1) 手法:襯托 / 反襯。(2分) (2) 說明:佳節當前,婦女出遊都盛裝打扮,在街上走路時「笑語盈盈」,又傳來陣陣 「暗香」,嫵媚吸引,惹人注目;(1分)而「那人」卻偏偏不在眾人之中,只獨 自留在「燈火闌珊處」,不隨俗不造作。(1分)作者藉一般婦女的表現反襯「那 人」超凡脫俗、不慕繁華、自甘寂寞的形象。(1分) 作法 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8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16 結合辛棄疾寫《青玉案•元夕》時的政局和他的處境分析,你認為詞的上、下兩片分別 有甚麼寄意?試加以說明。(6分) (1) 上片:當時正值南宋偏安江左,金兵環伺,局勢危急,(1分)作者藉上片所寫的 元宵熱鬧景象,諷喻南宋朝廷只顧醉生夢死,不思振作(2分) (2) 下片:作者屬抗金主戰派,屢遭主和派排斥,鬱鬱不得志,(1分)所以藉下片所 寫的「那人」自喻,寄託自己孤高傲世、自甘寂寞、不願隨俗同流的高尚情操(2 分) 主旨 引申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9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3 岳陽樓記 模擬試題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1)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。(10分) (1) 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具興。 越:及 / 到(2分) (2) 屬予作文以記之。 屬:囑咐(2分) (3)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,前人之述備矣。 備:詳盡 / 完備(2分) (4) 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。 開:放晴(2分) (5) 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。 驚:起 / 動(2分) 詞解 解釋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2)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。(6分) (1) 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 就會產生遠離國都或故鄉而起的懷念心情,(1分)擔心、害怕被人家說壞話或譏 諷,(1分)覺得眼前滿目淒涼,產生由極度的感慨而至於悲傷的情緒。(1分) (2) 其必曰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歟! 他們必定會說(1分)「在天下人擔憂之前,自己先擔憂;(1分)在天下人快樂之 後,自己才快樂」吧!(1分) 語譯 解釋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3 試根據《岳陽樓記》說明重修岳陽樓的背景,以及作者撰寫本文的原因。(4分) (1) 重修岳陽樓的背景:滕子京到岳州任知州第二年,把政務治理得井井有條,並興辦 各項過去荒廢了的事務,於是他重修岳陽樓。(2分) (2) 作者撰寫本文的原因:作者受朋友滕子京所託,撰寫文章記述重修岳陽樓一事。(2 分) 內容 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5) 4《岳陽樓記》描寫洞庭湖的整體景觀時,包括以下哪些內容?(2分) 引用前人的詩文句子。 從時間角度描寫景物。 從空間角度描寫景物。 A 、 B 、 C 、 A B C D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D 、、 ○ ○ ● ○ 「前人之述備矣」指前人描寫洞庭湖的景色詳盡,並沒有引用前人的詩文。 「朝暉夕陰,氣象萬千」從時間角度描寫景物。 「銜遠山,吞長江……橫無際涯」從空間角度描寫景物。 內容 整合 5《岳陽樓記》分別從人事、動物、天氣、天象、湖水各方面描寫使人「憂讒畏譏」和「寵 辱皆忘」的景物,試摘錄有關句子填在下表內。(7分) 憂讒畏譏 寵辱皆忘 人事 商旅不行(0.5分) 漁歌互答(0.5分) 動物 虎嘯猿啼(0.5分) 沙鷗翔集,錦鱗游泳(0.5分) 天氣 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(0.5分) 春和景明(0.5分) 陰風怒號(0.5分) 薄暮冥冥(0.5分) 天象 日星隱耀(0.5分) 皓月千里(0.5分) 湖水 濁浪排空(0.5分) 波瀾不驚(0.5 分) 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(0.5分) 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(0.5分) 內容 複述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8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3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6 試就個人的體會說明為何《岳陽樓記》描寫的景物會使人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感受。(6 分) (1) 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:《岳陽樓記》描寫連綿大雨時巨浪翻騰,船隻損毀,商旅不 敢前行,太陽和星星都黯然無光,山岳的形態也看不見。這些景物使人聯想到路途 艱險難行,勾起懷念遠方(京城和故鄉)的感慨。(1分)此外,這些景物還使人聯 想到危險和命途坎坷,(1分)再加上狂風的聲音、老虎的吼叫聲和猿猴的悲啼,氣 氛肅殺,自然會令遭貶謫流放的人產生對被讒言中傷的恐懼。(1分) (2) 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:《岳陽樓記》描寫春光明媚的日子,晴朗的天色和平靜的湖 面連成大片的碧綠;沙鷗飛翔,魚兒暢泳,白芷和蘭花都長得青葱茂盛。(1分)晚 上煙霧消散,月亮普照千里,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時而浮動時而靜止,漁人互相唱和。 (1分)這些景色優美而生氣勃勃,因此使人開朗愉快,心曠神怡。此外,這些優美 和宏闊的景象使人自覺渺小,因此把自己的榮寵或屈辱都不放在心上。(1分) (答案僅供參考,言之成理皆可。) 見解 引申 7《岳陽樓記》末段寫「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」,試回答以下問題。 (1) 「二者」指甚麼人?(2分) 「二者」是指因景色轉變、個人際遇得失而高興或悲傷的人。(2分) 內容 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(2) 「古仁人」有甚麼特點?(2分) 「古仁人」的特點是在任何情況都以天下為己任,身在朝廷時為百姓擔憂,身在民 間時為君主擔憂。(1分)做到在天下人擔憂之前,自己先擔憂;在天下人快樂之後, 自己才快樂。(1分) (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) 內容 整合 (3) 作者寫「古仁人」的特點前,先寫「二者」的表現,這是甚麼寫作手法?試加以說 明。(5分) 寫作手法:襯托 / 反襯。(1分) 說明:文中先寫「二者」因景色轉變、個人際遇得失而高興或悲傷;(1分)然 後寫「古仁人」不會因優美的景色而喜悅,也不會因自己的際遇而悲傷,(1分) 他們無論在任何處境,都憂國憂民,在世人未憂慮時已先憂慮,在世人都感到快 樂後才快樂。(1分)作者寫「二者」等一般人跟「古仁人」的分別,藉此反襯 「古仁人」境界之高。(1分) 作法 整合 8《岳陽樓記》中,作者在文章結尾感慨地說:「噫!微斯人,吾誰與歸?」試回答以下 問題。 (1) 這句寄寓了作者甚麼抱負?(2分) 作者敬佩古代品德高尚的人,(1分)希望與他們一樣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襟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5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和抱負。(1分)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9) (2) 有人認為這句話同時也有勉勵滕子京之意,你同意嗎?試就《岳陽樓記》一文略加 說明。(4分) 我同意。(1分)文章第1段指出滕子京被貶官至岳州擔任知州,可知他正是第2段所 寫的「遷客騷人」,(1分)而第3、4段否定為美麗的景物而喜悅、為自己際遇而悲 傷的「遷客騷人」,(1分)最後提出自己希望與「古仁人」一樣時刻都擁有憂國憂 民的抱負,可見他有意含蓄地勉勵滕子京以此為目標。(1分) (答案僅供參考,言之成理皆可。) 主旨 整合、引申 9 試根據《岳陽樓記》回答以下問題。 (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9) (1) 文中「錦鱗游泳」一句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?(2分) A 借喻 B 借代(以「錦鱗」借代魚) C 誇飾 A B C D D 暗喻 ○ ● ○ ○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6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修辭 整合 (2) 承上題,試從《岳陽樓記》中摘錄運用了相同修辭手法的句子,並簡略說明。(3 分) 句子:檣傾楫摧。(1分) 說明:「檣」即船桅,「楫」即船槳,(1分)文中以船桅和船槳(船的不同部 分)借代船。(1分) 修辭 複述、整合 (參考 2012 年閱讀題 8) 10《岳陽樓記》中,「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?」這個句子在文章結構方面有甚麼作用?試 加以說明。(3分) (1) 作用:承上啟下 / 過渡。(1分) (2) 說明:「覽物之情」指觀賞景物所生的感情,(1分)這句承接上文寫岳陽樓因地 理位置優越而看到的壯觀景象,並開啟後面兩段分別寫不同天氣下的景色和遷客騷 人觀賞景物時所產生的不同感情。(1分) 結構 評價 11 在《岳陽樓記》中,以下哪組句子與「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?」具有相同的結構作用? (2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7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A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,前人之述備矣。(第 2 段) B 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 者矣。(第 3 段) C 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 A B C D 者矣。(第 4 段) D 嗟夫!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何哉? ○ ○ ○ ● D 這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。「古仁人之心」統攝後文寫仁者不因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悲傷,具有先天下之 憂而憂、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操。「二者」是指前文所述因風雨交加的景色而悲傷和因風和日麗的景色 而快樂的人。 結構 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5) 12 以下哪些是《岳陽樓記》的寫作特色?(2分) 對比強烈,跌宕起伏。 結構完整,過渡自然。 記述詳實,真摯感人。 描寫景物,聲色俱備。 A 、、 B 、、 C 、、 A B C D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8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D 、、 ○ ● ○ ○ 作法 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9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4 師說 模擬試題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1)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。(10分) (1) 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 孰:誰(2分) (2) 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。 出:超越(2分) (3) 是故聖益聖,愚益愚。 益:更加(2分) (4) 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 遺:遺棄(2分) (5) 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 攻:鑽研 / 從事(2分) 詞解 解釋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2)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。(6分) (1) 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。 不懂句讀,以及有疑難不能解決,(1分)有的向老師學習,(1分)有的則不請教 老師。(1分) (2) 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 只是彼此在領會道理的時間上有先後,(1分)在學術、技藝方面各有專長,(1分) 就是這樣罷了。(1分) 語譯 解釋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3《師說》屬「說」一類,這類文體的寫作目的是甚麼?(2分) 「說」的寫作目的:用以說明道理。(2分) 文學 整合 4《師說》中韓愈提出「古之聖人」和「今之眾人」的不同表現,運用了甚麼論證方法? 他以此論證甚麼觀點?試加以說明。(1分,3分) (1) 論證方法:對比論證。(1分) (2) 論證的觀點:他以具有過人智慧的古聖人尚且願意從師學習,對比當時社會上智慧 低於古聖人的一般人卻恥於從師學習,(1分)結果聖人更加有智慧,一般人更加愚 昧,(1分)藉此論證從師學習的重要。(1分) 作法 整合 5 韓愈在《師說》中對士大夫的哪些行為表示大惑不解?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句子,並加以 說明。(2分,3分) (1) 句子: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;於其身也,則恥師焉,惑矣!(2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(2) 說明:士大夫挑選老師來教導兒子句讀,自己卻把求師視為可恥的事。(1分)他 們認為不懂句讀這些小問題要請教老師,卻認為有疑難不能解決這些大問題不用請 教老師。(1分)士大夫採取這種不聰明的做法,使韓愈感到大惑不解。(1分) 內容 複述、整合 6《師說》中韓愈描述當時「士大夫之族」的表現,以下為有關片段。 士大夫之族,曰師、曰弟子云者,則羣聚而笑之。問之,則曰:「彼與彼年相若也, 道相似也。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。」嗚呼!師道之不復可知矣!(第5段) (1) 試根據以上引文,說明士大夫的身份及他們的表現怎樣造成「師道之不復」的後果。 (4分) 士大夫是社會上地位較高的人,他們的行為對社會風氣有很大影響,(1分)連讀 書做官的人也不從師學習,從師的風氣當然不再存在。(1分)此外,他們聽到別人 談論老師、弟子的事,就聚在一起譏笑,(1分)令有意從師的人因為害怕被人譏笑 而不敢從師學習,使從師的風氣不能恢復。(1分) 內容 引申 (2) 韓愈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來描寫士大夫的行為?試指出這種手法的效果。(1分,2 分) 修辭手法:示現法。(1分) 效果:運用示現法可使描寫的對象具體生動,有如見其人的效果,增加文章的感染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3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力。(2分) 修辭 評價 7 韓愈在《師說》中評論當時社會的歪風時流露強烈的感情。試說明以下三個句子中韓愈 認為「難」、「惑」、「怪」的原因,並總結他流露的感情。(8分) 當時社會的歪風 說明 嗟乎!師道之不傳也久矣!欲 「難」的原因:人人都會有疑惑,但當時的人不從師 ‧ 人之無惑也難矣!(第3段) 學習,便難以解決疑惑。(2分) 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;於其身 「惑」的原因:當時的人會為兒子擇師,自己卻恥於 ‧ 也,則恥師焉,惑矣!(第4段)向老師學習,這種矛盾的做法既可笑又有乖情理,令人 費解。(2分) 巫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,君子不 「怪」的原因:君子看不起醫師、樂師和各類工匠, ‧ 齒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 但當時的君子卻比不上他們,不懂從師學習,令人感到 也歟!(第5段) 奇怪。(2分) 總結全文,韓愈流露出 憤慨 / 不滿(2分)的感情。 內容 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7) 8 在《師說》中,韓愈舉出孔子向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學習為例子,以下哪一項不是 這個例子的作用?(2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A 論證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。 B 論證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。 C 論證先聞道和有技藝專長的人便可為人師。 A B C D D 論證從師學習的必要。 ● ○ ○ ○ B「聖人無常師。」(第 6 段) C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,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」(第 6 段) D 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。 作法 整合 9 韓愈在《師說》中稱讚李蟠「能行古道」,試回答以下問題。 (1) 李蟠能行甚麼「古道」?(2分) 「古道」:從師而學。(2分) 內容 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5) (2) 這反映李蟠的哪些特點?(2分) 虛心好學。 尊敬師長。 不隨波逐流。 恪守儒家治學之道。 A 、 B 、 C 、、 A B C D D 、、、 ○ ● ○ ○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5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內容 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8) 10 試根據以下《師說》的引文回答問題。 甲 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,固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也,亦先乎吾, 吾從而師之。(第2段) 乙 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!(第2段) 甲、乙兩句都與擇師不須理會老師的年紀有關,有人認為這種寫法語意重複,你有何 意見?試就個人對文章的體會,略加說明。(3分) 我認為並不重複。(1分)作者在整篇文章都是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提出見解,當時的 人重視老師的年紀,作者認為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,必須糾正,故此不厭其煩,再三 強調擇師應以老師是否領會「道」為準則,而不須在乎老師的年紀。(2分) 見解 評價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6) 11 在《師說》中,韓愈如何運用引用論證指出擇師的原則?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句子,並 略加說明。(2分,2分) (1) 句子:孔子曰:「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。」(2分) (2) 說明:引用孔子的話,論證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更有才能或德行,只要對方先領會道 理或有技藝專長,便應虛心向對方學習,(1分)聖人孔子尚且向德行不及自己的 人學習,一般人更應從師學習。(1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6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作法 複述、整合 12 試從《師說》中摘錄一個句子,概括擇師的原則,並寫出它與文章主旨的關係。(2 分,6分) (1) 句子:是故無貴、無賤、無長、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(2分) (2) 與主旨的關係:本文的主旨是藉寫文章贈給弟子李蟠,批評中唐時期士大夫恥於從 師求學的歪風,宣揚從師的必要。(2分)文中指出當時的士大夫不願從師求學的 原因,包括認為對方不能比自己年輕,地位比自己低的感到羞恥,地位比自己高的 則有阿諛奉承之嫌。(2分)這句反駁了這些錯誤的觀點,指出擇師的惟一原則是 對方是否領會「道」,突出從師的必要。(2分) 主旨 複述、整合 13《師說》照應緊密,結構嚴謹,試說明第6段跟上文各段的內容怎樣互相呼應。(12分) 第6段 呼應上文 說明 聖人無常師。 第2段(原文):道之所存, 指出擇師的標準應是該位老 師之所存也。(1分) 師是否領會「道(1分)」,聖 人只要遇到有「道(1分)」的 人,就以他為師,所以並沒 有固定(1分)的老師。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7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 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孔子師郯子、萇弘、師 第1段(原文):古之學者必 以孔子為例子(1分),說明古 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 有師。(1分) 代的聖人、學者也跟從老師 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 第3段(原文):古之聖人, 學習。 曰:「三人行,則必有 其出人也遠矣,猶且從師而 我師。」 問焉。(1分) 聞道有先後。 第2段(原文):生乎吾前, 重申領會「道(1分)」有先(1 其聞道也,固先乎吾,吾從 分)有後(1分),只要那人比自 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 己先領會「道」(1分),就可 也,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。 以跟從他學習。 (1分) 結構 複述、整合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8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5 廉頗藺相如列傳(節錄) 模擬試題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1)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。(14分) (1)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。 度:忖度 / 推測(2分) (2)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。 誠:確實(2分) (3)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。 孰:仔細地(2分) (4) 卒廷見相如,畢禮而歸之。 歸:送他回去(2分) (5) 且相如素賤人,吾羞,不忍為之下! 忍:忍受(2分) (6) 已而相如出,望見廉頗,相如引車避匿。 已而:不久 / 後來(2分) (7) 相如雖駑,獨畏廉將軍哉? 獨:難道 / 豈(2分) 詞解 解釋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2)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。(6分) (1) 乃使其從者衣褐,懷其璧,從徑道亡,歸璧於趙。 就派他的隨從穿上粗布便服,(1分)懷裏藏着和氏璧,循小路逃走,(1分)把和 氏璧送回趙國。(1分) (2) 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,恐懼殊甚。 廉將軍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得躲避他,(2分)非常恐懼。(1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1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語譯 解釋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6) 3 在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(節錄)中,繆賢向趙王推薦藺相如。試從他的話中摘錄一個能 概括藺相如特點的句子,並說明作者記述這件事的作用。(2分,3分) (1) 句子:其人勇士,有智謀。(2分) (2) 作用:作者通過繆賢憶述自己曾得藺相如獻策而獲趙王赦罪的經過,側面描寫藺相 如具識見和智謀,並指出藺相如智勇兼備的特點。(1分)這樣一方面可以引起讀者 的注意,(1分)另一方面為藺相如日後在「完璧歸趙」和「澠池之會」兩件事中的 出色表現作鋪墊。(1分) 作法 複述、整合 4 試根據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(節錄)中「完璧歸趙」的故事,回答以下問題。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4) (1) 藺相如怎樣從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,並把它送回趙國?(4分) 藺相如假稱和氏璧有瑕疵,要指給秦王看,把玉璧從秦王手中取回。(1分)他繼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而怒斥秦王傲慢無禮,要脅要擊碎玉璧,(1分)隨後要求秦王齋戒五日,在朝廷上 設九賓之禮,才會獻上玉璧。(1分)藺相如藉此拖延時間,暗中吩咐隨從穿上平民 服裝,循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國。(1分) 內容 整合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9) (2) 有人認為藺相如取回和氏璧並把它送回趙國的方法不值得讚賞,你同意嗎?試加以 說明。(4分) 不同意。(1分)藺相如所用的方法雖然取巧,但這是因為秦王無意履行承諾,不 尊重趙國在先。藺相如身為趙國使者,有責任保障趙國利益,不可白白被秦王奪去 玉璧。(1分)藺相如要求秦王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,趙國才送上玉璧,合情合理, 最終秦王並無這樣做,足見他並非真心交換,只是想欺侮趙國。(1分)藺相如有先 見之明,面對奸詐的秦王,他智勇兼備,維護了趙國的尊嚴,值得讚賞。(1分) (答案僅供參考,言之成理皆可。) (另一立場答案)同意。(1分)藺相如欺騙秦王說和氏璧有瑕疵,又在秦王齋戒 期間把玉璧送走,一再欺騙對方。(1分)雖然秦王初時不尊重趙國,但後來已答應 齋戒五日,並在朝廷上設九賓之禮。藺相如卻認定秦王不會守信約,自己先行負約, 暗中把玉璧送回趙國,這非君子所為。(1分)藺相如的做法更可能會觸怒秦王,導 致嚴重後果,把趙國陷於更危險的境地,因此不值得讚賞。(1分) 見解 評價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3 《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》(第二版)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5 藺相如在「澠池之會」一事中,表現出甚麼特點?試加以說明。(6分) 有勇有謀和忠君愛國。在有勇有謀方面,秦王要求趙王鼓瑟來羞辱他,藺相如馬上要求 秦王擊缻,並要脅與秦王同歸於盡,嚇退秦王左右的人,可見他的急智和勇敢。(2分) 當秦臣要求趙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,藺相如立即要求秦國把首都咸陽送給趙王,突顯秦 國的要求不合情理,也可見他有智謀。(2分)在忠君愛國方面,藺相如陪趙王赴會, 深入虎穴,秦王欲羞辱趙王時,他一再挺身護主,保全了趙王和趙國的顏面。(2分) 內容 整合 6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(節錄)中,廉頗說:「鄙賤之人,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!」這句 話反映了他哪兩種心態?(4分) (1) 慚愧 / 內疚(1分):廉頗貴為大將,謙稱自己是「鄙賤之人」,尊稱藺相如為「將 軍」,與之前自高自大、自以為是的表現大相逕庭,反映他為自己出言不遜而深感 內疚。(1分) (2) 佩服藺相如(1分):廉頗強調藺相如「寬之至此」,顯示他對藺相如的寬宏大量 十分佩服,自愧不如。(1分) 內容 整合、引申 (參考 2014 年「試題舉隅」題 5) 7 在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(節錄)中,作者塑造了廉頗的哪些形象?(2分) 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4
Enter the password to open this PDF file:
-
-
-
-
-
-
-
-
-
-
-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