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誕歌單:香港人 say goodbye 的 8 種方 式 2020 年﹐香港⻄環碼頭一隻鳥飛過。 攝:林振東 / 端傳 媒 特約撰稿人 林綸詩 發自 香港 2020 - 12 - 24 臨近聖誕,一個個突然離開的消息,又或身邊人密謀移⺠的思緒,令這個年末節日更添複雜。 流行文化從來與社會氣氛緊扣,我們聽過那麼多的廣東歌,有幾多實是在說移⺠式再見 ? 香港就是徹頭徹尾一個移⺠城市,不同人移出移入,在華人離散 (diaspora) 的論述中,從不缺 香港人,亦一直最吸引國際眼球。去年《 The A tlantic 》出了一篇 文章 《 A Polarized City, Mirrored in Its Diaspora 》,談的是香港移⺠第二代對香港社運的看法,更重要的是把香港的移 ⺠帶到他國讀者眼前,說明他們與其他亞洲移⺠的不同 。 我 曾在 1997 年到加拿大短暫移⺠,那時,整個街區都是「怕九七」的人。在社區跟其他人談 起,發現新社區大部份都只有兩種香港移⺠故事:一是祖父母輩已經移來的;另一種就是父母 剛剛帶孩子來的。所以,移⺠故事必要由 1960 年代開始 。 香港第一次移⺠潮 是六七暴動之後 ,從大陸走難來港而賺夠的、在香港重光時拿到英國護照 的,都紛紛移⺠。那時的人說「走共產黨」 , 儼 如 上一代植給自己的家訓。彼時移⺠者相對富 有,也是之前所說的祖父母輩。 富豪與富豪之間都大約知道誰的太太、誰的子女來了,在外國 形成自己的支援圈子。他們拿著大量資金到美加投資,孩子在這讀大學,錢就是在香港賺的, 大家 都 會 隱約知道香港哪些名人來了。不過,在那個文化產品未太流通的年代,尚無很多文化 紀錄或反映 。 1984 《中英聯合聲明》 加深了不少香 港人的恐懼,而配合香港經濟起飛,更多人有資本離開香 港,每年約 二萬人 離港, 中產小康也尋路離開。 這 規 模 造就流行文化大量製作中港關係以至移 ⺠描述之熱潮。配合 娛樂產業高峰,無論是批判性較強的大小樂隊,還是同理心較重的主流歌 手,都拿著這個主題創作出植根人心多年的佳作 。 1990 年更是此種情緒投射的歌量高峰,情感亦更見悲壯,不只是滿 載祝福和不捨,而是帶著憤怒和批判 。 1989 年六四之後,移⺠(或批判六四)之歌再次湧現。恐懼成為切身的真實, 1990 - 1994 成為 移⺠高峰,共 三十萬 人移⺠離港。 1990 年更是此種情緒投射的歌量高峰,情感亦更見悲壯,不 只是滿載祝福和不捨,而是帶著憤怒和批判。據香港樂評人黃志華描述,這情形維持約一年 , 需求之後回落(見黃志華《一種文化偏好?論粵語流行曲中的諷刺實作品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 值》) 。 1997 年,直寫移⺠的歌曲被另一種集體潛意識代替 —— 沒有了直接了當的情感渲洩,換來是共 同對期限及離別的不捨。這也是我移⺠的時候,我在加國抱著古巨基的《歡樂今宵》,晚晚掛 念香港。回看,那種不捨確是濃郁得滲進每滴集體意識,明明是說友情說愛情的專輯,但每首 歌都像為我而寫。 97 、 98 除了是移⺠之年,也是回流高峰,亦有不少家庭決定留經濟支柱在 港,形成太空人家庭。以下輯了當年 三 張 專 輯 主 題 ,將不同國家裡的離別與重遇都無限放大, 象徵了香港人流徙離散的忐忑 。 自 2012 年開始,梁特首 施 政 、雨傘運動等情況令中港關係緊張,令 2012 年成為另一移⺠高 峰,多於 三萬人 離港。這股風氣一直流傳至今年爆發, 2019 年近 三萬人 流出香港 ,並 有持續趨 勢。自己的點點觀察, 與八、九十年代不同,這次香港人別離故土,更多是舉家移⺠,沒有留 後路,亦不分階層。有人未計好經濟便離開,去他國做藍領或基層技術人員也在所不惜;有人 怕被清算而立刻起行,反而是子女在後;亦有人說走了就是逃兵,大家心情和判斷都比以往複 雜。 香港人是否切實繼承了上一代留下的恐懼?從前會對經濟還有幻想,今趟是否沒有了? 與八、九十年代不同,這次香港人別離故土,更多是舉家移⺠,沒有 留後路,亦不分階層 。 01 《今天應該很高興》(達明一派, 1988 ) 用了數天 反覆百遍 我將心聲附加祝福 信箋寫 滿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 暖 望望照片 追憶寸寸 某一個熱鬧聖誕夜 重見目 前 永達共大傑唱詩 歌聲多醉甜 秀麗伴在樂敏肩 溫馨的 臉 1990 年代之後,我想沒有一個聖誕節更適合播達明一派的這首聖誕歌《今天應該很高興》了。 1980 年代起,香港人的成長經驗裡便包括了不時聽到同學要搬走的消息。 在那未有互聯網的年 代,寫信是人們的成長日常。 這曲最應景一句是「我將心聲附加祝福 信箋寫滿」。在這個時 代,移⺠之歌雖然充滿牽掛,但仍是歡欣。「今天應該很高興」的意思,於今聽來,更何其正 面!仿似無論有移⺠和沒有移⺠的,都還是在一片安逸中 。 02 《祝福》(葉倩文, 1988 ) 一片軟軟漸黃落葉 蕩向清溪之中早飄遠 啊~~送你 送你祝福永不斷 輕輕地飄 尋覓無邊路遠 借那鳥語路上細添溫暖 拜託清風 奉上衷心 祝福千 串 與《今天應 該很高興》同年,葉倩文推出《祝福》,在整個 1980 年代裡,成為香港人移⺠的飲 歌。與達明一派不同,葉倩文就是如前文所說的主流歌手,傳頌性更強。 歌詞亦偏向老歌式, 深得華僑喜愛。在 這裡稍稍想說點移⺠之後的文化。在美加等地,生活較慢,很多時候聽歌唱 K ,駕車時亦會多聽中文電台和音樂。葉倩文因為此曲,一向在移⺠者心中佔一席位。 不少人 更是帶著她的專輯到他鄉定居,葉倩文在華人移⺠圈裡,配合其流利英語的形象,一直受人崇 拜 。 03 《 無悔這一生》( Beyond , 1989 ) 陽光歷次消散別去 無理衝擊我心緒 前景沒法打算怎麼 誰會偷生遠方里 ⋯ 沒有淚光 風裡勁闖 懷著心中新希望 能衝一次 多一次 不息自強 沒有淚光 風裡勁闖 重植根於小島岸 如天可變 風可轉 不息自強 這方 向 1989 年,內地經歷⺠運,觸發更多香港人移⺠。在六四之後,不捨中還多了一份命中注定的悲 情 。值得一提是 Beyond 的《無悔這一生》是當年電視劇《香港雲起時》的主題曲。全劇只有 五集,特別為六四而製作,談到當中香港人對去留 的不同取態和決定,片頭播放主題曲時用上 六四的片段,對於當年無綫大台來說,已算破格 。 04 《千千闋歌》(陳慧嫻, 1989 ) 徐徐回望 曾屬於彼此的晚上 紅紅仍是你 贈我的心中艷陽 如流傻淚 祈望可體恤兼見諒 明晨離別你 路也許孤單得漫長 一瞬間 太多東⻄要講 可惜即將在各一方 只好深深把這刻盡凝望 來日縱是千千闋歌 飄於遠方我路 上 雖然如像一般情歌,但在那一個年份,它有了另一歷史任務,代言了很多離別之友的心聲。 當 時梅艷芳用同曲做了另一版本《夕陽之歌》,但受歡迎程度及上榜成績也不如這首,就是因為 碰上移⺠潮 。 那時,香港很多家庭選擇留一個經濟支柱在香港,不少父親成為「太空人」,奔 走兩地。這首曲對當時分開的父母親,特別是女方,是最入心的情歌,紅遍世界華人圈 。 05 《離別心曲》(譚詠麟, 1990 ) 讓我閉上眼細細數 身邊有幾個的友好 現正細緻作他國的探討 但我卻愛每晚每早 專心去工作不探討 在這裡我說將會長到老 ⋯⋯ 但你說閉上眼倒數 匆匆這刻已不算早 並說你要作英語的惡補 在計算你那儲蓄簿 堅決帶走每根每草 微笑說叫我聽你的勸 告 其中蔡國權填的《離別心曲》甚有《今天應該很高興》的細數朋友離開意味,但亦表露自己不 願離開的心跡,其中更說到惡補英語、計算儲蓄的實際問題,非常貼地。這種堅持留下來的意 圖在許冠傑 1990 年創作的《同舟共濟》(「實在極不願移⺠外國做二等公⺠」)、《話之你九 七》(「移⺠外國亦係聽糟質(移⺠外國也是任由人蹧蹋)」)及《香港製造》(「澳洲/四 處野草鬼佬粗魯/周身鬈毛/美加/買野咁鬼遠路途(買東⻄那麼遠路途)/最怕去到無工 做」)三首歌中更為明顯。直寫九七,但堅持留 港,算是移⺠之歌的一體兩面,亦有趣地與現 今譚詠麟和許冠傑的立場貫徹一致 。 最漂亮、最浪漫的拜別動作,在音樂世界裡一定是跳舞 。 06 《最後一舞》(古巨基, 1997 ) 世界快要揮手 到了最後盡頭 牆上大鐘得一個去走 天空的星星通通給咀咒 ⋯⋯ 來吧共抱 來吧共舞 就算已沒法終老 不再哭 訴 在那兩年移交、移⺠的時光中,古巨基成為了香港都市小品。那幾年移⺠潮,我們恨不得將 《友共情》一曲的廣告錄起,和行李箱一起帶離香港。以下三張專輯借代了當時不安與不捨 : 1. 《歡樂今宵》, 1997 年 6 月,粵語專輯。充滿時限性及告別感(《友共情》、《歡樂今 宵》、《要是那時》、《最後一舞》、《 Can we try 》) ; 2. 《忘了時間的鐘》, 1997 年 11 月,國語專輯。以既陌生又熟悉的語言唱出錯亂飄泊思緒 (《忘了時間的鐘》、《換日線》、《從前情人好嗎》、《回憶公路》) ; 3. 《愛與夢飛行》, 1998 年,粵語專輯。則包含或重遇或消逝的矛盾(《愛與夢飛行》、 《十秒之後》、《顛覆》、《永遠永遠》) ; 那幾年我短暫移⺠,每一首離別或重聚的歌曲,都為我帶來香港的幻想,那是永遠不能被代替 的古巨基情意結。但若要選最低調的一首,我會揀郭啟華(以筆名林家敏)填的《最後一 舞》,因它與 1991 年鄭敬基的《香港最後探戈》(林夕作品:「若能立志堅決不移⺠ / 以後就 算刀下也留人 / 在那天 願再生」)互相暉映。兩者也是以豐富的畫面和符號去訴說終結,在那 時候聽,自然會投射給英藉香港。 07 《今生不回家》(周國賢, 2016 ) 走 我不要等到就往生 還在講當日為何不做 當日為何無力勇 敢 當一個新移⺠ 窮途後再生 開一塊荒土盼黎明時份 年月已偷走烏黑髮鬢 奈何還是決定要分 你已與我不相襯 曾以為有家就是安穩 怎知道深愛會淪為被困 我清楚走出去宇宙多暗 卻更是明瞭現在愛你也不可走太近 就算親別要走那麼近 就算親避到隱世小 鎮 踏入零零年代,直談移⺠的歌少了。但近年社會氣氛令不少人三思,移⺠出走的歌又湧現。 2016 年周國賢有《今生不回家》,那時市⺠對梁振英 的管治及香港的經濟都不滿意。由當年雨 傘運動,中港矛盾亦慢慢囤積。這首歌反思「有家就是安穩」的社會集體意識 —— 一直以來, 雖說一直有人移⺠,但更多香港人是不斷適應,認真視香港為家,如今卻終於要出走 ,點中歌 者同代人的痛。深愛這個「你」卻「不可走太近」,而決定當一個「新移⺠」,移⺠割愛之情 呼之欲出,仿似唱給香港的最後情歌。有趣的是 2016 年也是加拿大表示香港人移⺠數字急升三 成的一年,而加拿大亦是周國賢選擇給女兒移⺠的地方 。 08 《今天世上所有地方》(達明一派, 2020 ) 聽說你今天到達一個地方 戰勝了哀傷卻在繼續靜 養 你說你擁有是無限量荒涼 照片都不想讓我看一 看 聽說你今天繼續擁抱夢想 挫折再擔當要為正義付上 過去已失去但仍念念不忘 碎片要怎麼合併見真 相 如世界已給窄長隧道埋藏 時間看似走向 絕望境况 跌踫再摸索 前面路茫茫 靠極遠 一點光 可會找到方 向 而九七之後,我們迎來最大的移⺠潮,大概就是今年。聖誕前夕,達明一派為《今天世上所有 地方》派台,成績標炳。同為潘源良作品,如《今天應該很高興》的下集,今天這個遠走他方 的人,不像普通移⺠,更像流亡人口 —— 不得不走,亦不能回頭,甚至要背上不同人加諸的罪 名。這主題也頗似黃耀明的《親愛的瑪嘉烈》( 2008 ,「慘綠青年/你比我沒底線/行裝更多 /年資更淺/離家更是遠/竟可以支撐到目前/誠心祝福你 捱得到 新天地」)。在這個文本、 這個環境、這個條件之下,《今天世上所有地方》卻意外地正面和富希望,悲傷中仍肯定未來 有光。其旋律 也似聖詩,明明已是「絕望境況」,卻叫人更相信很遠很遠有「一點光」 。 雖說一直有人移⺠,但更多香港人是不斷適應,認真視香港為家,如 今卻終於要出走,點中歌者同代人的痛。而今天這個遠走他方的人, 不像普通移⺠,更像流亡人口 —— 不得不走,亦不能回頭 。 後 記 以這歌作結,還是有點後記想說。最壞的年代,還可以出一首相信有未來、有方向的歌,我願 意阿 Q 地說香港人就是有這樣的適應能力。移⺠的故事很多,雖然我曾是其中一份子,但因為 了解,更不願為其下一個定斷 。 但流行曲就是一面大鏡子,反映了我們最極端的情緒和心結。我唯一可以肯定的 是華僑最喜歡 就是聽歌。移⺠之人反覆播著廣東話流行曲,在家中、在車上、在 discman 裡。對我而言,無 論是四十年前移⺠的,還是今年移⺠的,都是這個模樣。香港,無論什麼時候離開了她,都一 定會有掛念她的時候,而那一定是聽歌的時候 。 在此,祝世上所有香港人聖誕快樂 。 2020 年,香港。 攝:林振東 / 端傳 媒 評論 3 評論須 知 0 發 表 • kaitlyn 52 分鐘 前 点开之前以为会有小⻜ 机 • Horry 3 小時 前 今年聽得最多的是林二汶的《最後的信仰》,在這黯然不安的日子中給自己一點慰藉和希 望 • nwshing 10 小時 前 還以為會寫 MLA 的阿姆斯特丹夜 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