态度决定基础 思维决定高度 1 1 .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( ) A .点 ( 2024,2025) P 在第四象限 B .点 M 在第二象限,它到 x 轴, y 轴的距离分别为 4 , 3 ,则点 M 的坐标为 ( 4,3) C .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点 ( , ) P x y 位于坐标轴上,那么 0 xy D .已知点 ( 4,6) P , ( 3,6) Q ,则直线 / / PQ y 轴 2 .点 2 (3, 2 1) P m 所在的象限是 ( ) A .第一象限 B .第二象限 C .第三象限 D .第四象限 3 .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已知点 (3, ) A a , ( , 2) B b 关于原点对称,则 2 a b 的值为 ( ) A . 1 B . 1 C . 7 D . 5 4 .已知点 (4, ) P m 到 y 轴的距离是它到 x 轴距离的 2 倍,则 m 的值为 ( ) A . 2 B . 8 C . 2 或 2 D . 8 或 8 5 .如图,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, 90 A , 4 OA , OB 平分 AOx ,点 ( 1, 2) B a a 关于 x 轴的对 称点是 ( ) A . ( 4,3) B . (5, 2) C . (4, 3) D . (5, 3) 6 .如图,将 △ ABC 绕点 (0, 1) C 旋转 180 得到 △ A B C .设点 B 的坐标为 (1, 4) ,则点 B 的坐标为 ( ) A . ( 1, 3) B . ( 1, 4) C . ( 1, 5) D . ( 1, 6) 7 .如图,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,已知点 (3,1) A ,点 ( 1, 2) B ,则图中的 AOB 的大小为 ( ) A . 115 B . 120 C . 135 D . 150 第 5 题 第 6 题 第 7 题 第 8 题 第 9 题 8 .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点 A 的坐标为 (4, 2) ,过点 A 作 AB y 轴于点 B ,连接 OA ,作△ ABO 关于直 线 AO 的对称图形,得到△ AEO , AE 交 x 轴于点 F ,则点 F 的坐标为 ( ) A . 3 ( ,0) 2 B . 5 ( ,0) 2 C . (3,0) D . 5 (0, ) 2 9 .如图,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△ 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(3,6) A , ( 3,0) B , (6,0) C ,点 ( ,1) P a 关于 y 轴 的对称点 Q 落在△ ABC 内(不包括边) ,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( ) A . 11 2 2 a B . 11 2 2 a C . 4 10 a D . 10 4 a 10 .如图,已知 (1, 4) A , (5,1) B , P 点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,则 OP 的最小值为 . 11 . 如图, 将等边三角形 OAB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 A 点坐标为 (2,0) , 将△ OAB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60 , 则旋转后点 B 的对应点 B 的坐标为 . 第 10 题 第 11 题 第 12 题 第 13 题 12 .如图,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 A , B , C , D , E , F ,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法,目标 A , B 的 位置表示为 (8,60 ) A , (5,120 ) B ,按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 E 的位置为 . 13 .如图,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若将 OAB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 ,得到△ OA B ,那么 (8,3) B 的对应 点 B 的坐标是 . 初二 数学思维训练 1 态度决定基础 思维决定高度 2 14 .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已知点 (2 4, 1) P m m . ( 1 )若点 P 在 y 轴上,则点 P 的坐标是 ; ( 2 )若点 P 在过点 (2, 5) A 且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,则点 P 的坐标 ; ( 3 )若点 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,求点 P 的坐标. 15 .已知 y 与 2 x 成正比例, z 与 1 y 成正比例. ( 1 ) z 是 x 的一次函数吗?请说明理由; ( 2 )在什么条件下, z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? 16 .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30 cm . ( 1 )若底边长为 x cm ,腰长为 y cm ,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,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. ( 2 )若腰长为 x cm ,底边长为 y cm ,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,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. 17 .如图: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已知 (0, ) A a , ( ,0) B b , (5, ) C c 三点,若 a 、 b 、 c 满足关系式: 2 | 3 | ( 5) 6 0 a b c . ( 1 )求 a 、 b 、 c 的值. ( 2 )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. ( 3 ) 是否存在点 1 ( , ) 3 P x x , 使三角形 AOP 的面积为三角形 ABC 的面积的 3 倍?若存在, 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,若不存在,请说明理由. 18 .问题情境: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有不重合的两点 1 ( A x , 1 ) y 和点 2 ( B x , 2 ) y , 小明在学习中发现若 1 2 x x , 则 / / AB y 轴,且线段 AB 的长度为 1 2 | | y y ;若 1 2 y y ,则 / / AB y 轴,且线段 AB 的长度为 1 2 | | x x . 【应用】 : ( 1 )若点 ( 1,1) A , (2,1) B 则 / / AB 轴, AB 的长度为 ; ( 2 )若点 (1,0) C ,且 / / CD y 轴,且 2 CD ,则点 D 的坐标为 ; 【拓展】 : 我 们 规 定 :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任 意 不 重 合 的 两 点 1 ( M x , 1 2 ) ( y N x , 2 ) y , 之 间 的 折 线 距 离 为 1 2 1 2 ( , ) | | | | d M N x x y y 例如:图 1 中,点 ( 1,1) M 与点 (1, 2) N 之间的折线距离为 ( d M , ) | 1 1| |1 ( 2) | 2 3 5 N . 解决下列问题: ( 3 )如图 2 ,已知 (2,0) E ,若 ( 1, 2) F ,则 ( , ) d E F ; ( 4 )如图 2 ,已知 (2,0) E , (1, ) H t ,若 ( , ) 3 d E H ,则 t ; ( 5 )如图 3 ,已知 (3,3) P ,点 Q 在 x 轴上,且三角形 OPQ 的面积为 3 ,求点 P 和点 Q 的折线距离. 态度决定基础 思维决定高度 3 19 .阅读与思考: 问题背景:在数轴上,点 A 表示数 a ,点 B 表示数 b ,若点 C 是 AB 的中点,则点 C 表示的数是 2 a b . 【尝试应用】 ( 1 )如图,已知 (1,3) A , (3,1) B , (1, 1) C , (3, 3) D .设线段 AC 的中点为 M ,则 M 的坐标 可以这样计算: M 的横坐标等于 1 1 2 , M 的纵坐标等于 3 ( 1) 2 ,即 (1,1) M ,设 AB 的中点为 N ,则 N 的 横坐标等于 1 3 2 , N 的纵坐标等于 3 1 2 ,即 (2, 2) N ,分别找到线段 BD 和 CD 中点 1 P 、 2 P ,然后写出它 们的坐标,则 1 P , 2 P . 【探究发现】 ( 2 ) ① 再结合上述计算结果,你能发现若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1 ( x , 1 ) y , 2 ( x , 2 ) y , 则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. ② 若点 ( 3,7) P , (1, 3) Q ,用我们发现的结论可以直接得到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 . 【拓展探索】 ( 3 )已知两点 (1,1) E , (7, 4) F ,直接写出线段 EF 的三等分点的坐标; ★ 20 .对于某些三角形或四边形,我们可以直接用面积公式或者用割补法来求它们的面积.下面我们再研 究一种求面积的新方法:如图 ① , ② 所示,分别过三角形或四边形的顶点 A , C 作水平线的铅垂线 1 l , 2 l , 1 l , 2 l 之间的距离 d 叫作水平宽;如图 ① 所示,过点 B 作水平线的铅垂线交 AC 于点 D ,称线段 BD 的长 叫作这个三角形的铅垂高;如图 ② 所示,分别过四边形的顶点 B , D 作水平线 4 l , 3 l , 3 l , 4 l 之间的距离 h 叫作四边形的铅垂高. 【结论提炼】容易证明: “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” ,即 “ 1 2 S dh ” . 【结论应用】为了便于计算水平宽和铅垂高,我们不妨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. 已知:如图 ③ ,点 ( 5,2) A , (5,0) B , (0,5) C ,则三角形 ABC 的水平宽为 10 ,铅垂高为 ,所以三角 形 ABC 面积的大小为 . 【再探新知】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 “ 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” 来求,那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求呢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进行如下探索: ( 1 ) 如图 ④ ,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 取 ( 4, 2) A , (1,5) B , (4,1) C , ( 2, 4) D 四个点, 得到四边形 ABCD . 运 用 “ 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” 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 ABCD 面积的大小是 ;用割补法进行计算得到 其面积的大小是 ,由此发现:用 “ 1 2 S dh ” 这一方法对求图 ④ 中四边形的面积 (填 “ 适合 ” 或 “ 不 适合 ” ) . ( 2 ) 如图 ⑤ ,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 取 ( 5, 2) A , (1,5) B , (4, 2) C , ( 2, 3) D 四个点, 得到了四边形 ABCD . 运 用 “ 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” 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 ABCD 面积的大小是 ,用割补法进行计算得到 其面积的大小是 ,由此发现:用 “ 1 2 S dh ” 这一方法对求图 ⑤ 中四边形的面积 (填 “ 适合 ” 或 “ 不 适合 ” ) . ( 3 ) 如图 ⑥ ,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 取 ( 4, 2) A , (1,5) B , (5,1) C , (1, 5) D 四个点, 得到了四边形 ABCD . 通 过计算发现:用 “ 1 2 S dh ” 这一方法对求图 ⑥ 中四边形的面积 (填 “ 适合 ” 或 “ 不适合 ” ) . 态度决定基础 思维决定高度 4 【归纳总结】我们经历上面的探索过程,通过猜想、归纳,验证,便可得到:当四边形满足某些条件时, 可以用 “ 1 2 S dh ” 来求面积.那么,可以用 “ 1 2 S dh ” 来求面积的四边形应满足的条件是 .